公正廉明
這天風和日麗,陽光普照,正是出遊的好日子
覺得最近有些缺乏人文素養的刺激,那來造訪離家不遠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紀念園區
了解白色恐怖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,並瞧瞧園區好不好逛吧 !
<服務中心和第一法庭>
景美園區若是開車的話,交通很方便...
可能是平常日的關係,停車位置很多,遊客寥寥無幾
我們先進到遊客服務中心,這裡有參觀資訊介紹和廁所等設施
跟工作人員借了園區的導覽機,聽完介紹和注意事項後開始參觀園區
下站來到服務中心旁的第一法庭
第一法庭是著名 "美麗島事件大審" 發生的地方,是當時警總軍法處的審判法庭
當時在此法庭進行9天的軍法大審,在中外的關注下,可說是台灣民主進程的一大標誌事件
進入第一法庭門內,法庭設置、審判法官、軍事檢察官、受審者、律師、媒體席等完整重現
館內受審者的回憶等敘述,讓當時肅殺的氛圍和先進們爭民主的勇氣歷歷在目
在裡頭細細參觀,遙想當時,台灣今日的民主真是得來不易啊 !
▲ 很舒適的遊客服務中心
▲ 第一法庭是藍色一層樓建築
▲ 有些肅殺,走進去瞧瞧吧 !
▲ 內部重現當時擺設,還有許多史料訪談資料等,讓我們對美麗島大審有更多了解
<軍事法庭>
接著來參訪第一法庭旁的軍事法庭
軍事法庭也是警備總部軍法處於1967年遷入時所興建,裡面總共有三間法庭
當時在這裡審訊的案件都是不對外公開的秘密審判;
恐怖的是當時軍法審判是二審制,政治犯等經最多二審即定讞
這其中一定有很多讓人心碎的故事吧 ...
▲ 軍事法庭也是棟一層樓建築
▲ 有些諷刺的公正廉明
<人權紀念碑和紀念碑廣場>
離開軍事法庭,接著來到人權紀念碑和紀念碑廣場
人權紀念碑是用來紀念與追思白色恐怖那段歷史,與不幸犧牲的人民們
碑上刻有在1947年到1990年之間遭槍決、無期徒刑、獄中死亡、以及囚禁的受難者姓名
廣場既典雅又肅穆,除了高牆,還有池塘相伴
坐在廣場邊稍作休息,這時微風吹來,心情雖然沉重,卻也對幫助現在民主台灣的先進們充滿感激
▲ 長廊可以稍作休息
▲ 人權紀念碑與紀念碑廣場
<兵舍群>
接著來到兵舍群參觀,兵舍群總共6棟,原為軍法學校教室及學生宿舍,後來作為憲兵進駐的兵舍
現在兵舍內有豐富的白色恐怖相關史料
細細閱讀,有些歷史真讓人不寒而慄
除了熟悉的知名畫家、醫師等犧牲者外,也有許多不廣為人知受難者的故事
許多受難犧牲者並沒有真的參與政治或相關活動,卻因各種微妙的緣故被囚禁受刑
留在這些受難者和他們家族心中的傷痕,應該巨大且難以平復吧
▲ 兵舍群內的展覽很值得細細參觀
▲ 文青咖啡店
<汪希苓軟禁區>
離開兵舍群,來到一處高聳圍牆區隔的獨立房舍
原來是因為江南事件被囚禁的汪希苓軟禁區
這裡有二棟平屋頂建築,用來囚禁前情報局長汪希苓及副局長胡儀敏
舍內裝雖然簡樸,但空間設置得宜,比起想像中的牢房,應該好上無數倍吧 ...
房舍內現在呈現許多江南案的相關歷史資料和剪報等
讓人反思的是,這些情治官員,雖因忠黨愛國而被囚,但其實被囚禁時間最長不過數年
之後或遷往美國居住,或返回情治單位服務,亦或回到民間創業,黨國似乎也待他們不薄呢 !
▲ 戒備森嚴的獨立特區
<烏克蘭戰爭特展>
接著前往園區後半部參訪,來到雄偉的仁愛樓建築
仁愛樓是一棟二層樓的建物,原用來作為警總軍法處看守所,所以戒嚴時期許多政治犯皆曾羈押於此
現在還有烏克蘭戰爭特展
雖然遠在世界的另一角落,但對於在台灣的我們,也有許多提醒和感觸呢 !
▲ 仁愛樓,前方是神獸獬豸水池,獬豸是傳說中的神獸,據說此神獸見有紛爭時,便會用牠的獨角頂向不說實話或不講道理的一方
園區此座水池是由當時被監禁的林池先生所設計製作,取其 "主持正義" 寓意而建造此獬豸水池,應該併有期許和諷刺的用意吧 !
▲ 烏克蘭戰爭特展
<仁愛樓押區>
還有些時間,來參觀仁愛樓的主建築
首先是關押受刑人的押區,佔了整個建築約三分之一的空間
押房容納人數分為獨居房、小押房、與大押房,小押房可住押犯3-4人,大押房可住押犯6-10人
押房格局密閉,只有在鐵門上有個小窗,及靠走廊的牆壁下方有長方形洞口,供雜役從這裡收送物品
押區內有個放風區,表現良好的受刑人每週有2至3天可輪流出來放風散步
但女性受刑人因為在不同樓層,出入不便,就很少有放風的機會
押房內也展示了許多受刑人的日常生活和小道具,幫助他們度過難捱的酷夏和寒冬
但我想,最痛苦的,還是被剝奪的自由吧 ...
▲ 進入押區
▲ 大小不同的押房
▲ 自製道具們 ...
▲ 清潔擦澡也很不容易啊
▲ 女受刑人押房
▲ 官兵寢室
▲ 放風區
▲ 不確定也可以來這裡放風嗎 ?
<醫務室和外疫區>
外役區與押區隔開,符合規定的政治犯可以申請到外役區工作;本區域包含面會室、醫務室、教堂、佛堂、餐廳與圖書館
另外設有洗衣場、縫衣場、燙衣場、美工工場等,讓外疫區的受刑人在此工作
我們先來到醫務室,醫務室的醫師多由具有醫學背景的受刑人擔任
除了看病,他們也幫忙留下許多受刑人的資料和紀錄
有時候因為看守所內資源不足,還會靠關係向外面的醫療院所取德所需藥物,怪不得醫師在台灣人的心中地位崇高吧 !
接著參訪了面會室,在押受刑人每星期只能和家屬面會一次,每次只能透過電話談十分鐘,所方會進行監聽錄音
最後參觀洗衣工場、燙衣場、和縫衣場,受刑人在這裡工作可以領到微薄的勞作金 ... 但對受刑人而言,能在較開放的地方生活,心裡應該舒服許多吧 !
▲ 醫務室藥櫃
▲ 外疫區工場
▲ 離開
仁愛樓參訪完畢,慢慢走回遊客中心
心裡很是沉重,但也有許多收穫
景美園區其實布置得很棒,資料內容豐富
唯一可惜的,是參訪的人很少
希望大家不要遺忘這段悲痛的歷史,繼續向前走啊 !
更多閱讀